《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九节

南中国。
春。
「今天真的谢谢你艾总。要不一起去吃个饭?聊着聊着都大中午了!」小明把握机会,希望能多跟艾总亲近点,套多点话。
「别客气了,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约。公司最近动作很大,都不太方便。见谅见谅。」艾总客气地推了。本来就谨慎的人,在这多事之秋更是小心,不跟任何一方亲近,保持最大限度的中立。
「啊。。是的,理解。那希望艾总下次把Ben老板也请上,到敝厂指导时我们再好好吃一顿。」Franck打完场,顺便也抛出问题套一下能否把Ben请来。只要他能来面谈,Franck就有信心搞定。
「Ben呀。。目前还未听说他会来。不过我相信也是这几个月的事。我们这边的准备完成了,才敢请他来中国。这老板不是一般的挑剔。」带着说笑的口吻。
「哈哈哈,好的好的,那我们回去就专心准备,静候两位大驾光临了!」胖胖的Franck爽爽的笑声。
三人再客套一番,由艾总送他们到电梯才离开。会后Franck和小明在附近某咖啡店随便坐下来,连午饭都不吃,衬着印象还深刻,立马总结。
一坐下,Franck就说:「一分钟说出你的直觉。」
小明很习惯Franck的这一套工作方法,也认同是非常高效。两个人同时见一个客户,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能有两套可能完全不同的观感。可是,这两种观感在互相交流之后,很容易会达成一致和共识。共识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Franck自知自己是个说服力强的人,又是老板,于是往往都会要求下属先说出会后的第一感觉,这样才不致埋没了下属独有的看法。同时,这也是一种提升下属表达和参与的管理方法。事实证明,相当有效。
「有点喜出望外。本以为今天只是探探路,没想到直接是要我们报价了。估计只要我们价格到位,应该机会大吧?」小明不太肯定自己的想法,但也直接地报告老板去了。他明白这是team work 的一种。
「还有补充吗?」
「那个Ben。。。是这事的总负责人吗?目前没法摸清这事谁说了算。」小明关心decision maker。很好。
「这点目前难以搞清。我偏向相信他不是说了算的。这事太大了,不是一个采购的就能搞定。不过怎样也好,他这位置一定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条线不能掉。」胖子有力地总结着。
「关于价格,我的看法有点不同。我们到这一刻为止还只是一个陪跑而已。不过有机会一起跑总是好的。艾总要的不只是报价,而是比报价高层次很多的RFP(?request for proposal)。既然发出RFP而不是RFQ(request for quotation), 那就是说价格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而已。至于其他因素是什么呢?我看连艾总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恐怕有很大部分是信息还是留在他们总部的手上。」
「那么,现在最重要的是交出一份好的计划书?这好像不太对吧?我们根本还未掌握他们最关注的考虑因素,没有针对性怎样写得好呢?」
「所以呢,小明,城内有人好办事。这就是我们目前输在对手的起跑点上了,只能再找机会打听。这两个月你们会很忙,除了这计划书外,展览会的准备也挺花时间的。做好心理准备吧!」

《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八节

可能是由于工作分配的原则是以专业为依归,整个R&R(role and responsibility, 角色与责任分配)过得出奇的快,中间几乎没人发问任何事(除了Scott,他总希望规模能小一点)?。一人正在协助Ben把一份份精美的文件分发给各人,然后以尽量不分散聚人注意力的方式回到坐位。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男女,都很易被这身高一米八零的金发女郎吸引住眼球的。天玛(英文名是一位女神旧同事的名字,我认为最好听的英文名,没有之一!)回到坐位上,安安静静地继续听着老板说话,并利索地随时准备支援这重要的会议。天玛的职位是Senior Sourcing Manager,也是外人眼中Ben的三个心腹大将之一。这个会议中她是Ben以外唯一采购人,顺理成章地做了小秘书来。当然,她来的理由远远不止是当助理的。若是说艾总是以执行力见称的话,天玛的专长是观察,分析以及策略的能力。同一件事,不同人能看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她往往能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情。这种能力不止让她在众多采购人中一支独秀,也让她自己能在职涯上不断地做出比较准确的选择。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她,却以自己智慧和实力,30出头就能成为senior manager。不止采购部,全公司的男士都似乎公认了天玛是Zecker的女神。
大部份的员工,那怕是管理层,都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上班的。一听到要改革,随非是到了非动不可的地步,否则都是口中应着,到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在这种大型会议中,听的人一般都不太会有反应,都是口中应着点头然后看看这是做搞什么的。有一些人,可能也会一时三刻觉得公司这样下去不行,但知道了自己也不能改变些什么,那倒不如就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好了。清醒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
会议准点两小时内完成。?CEO在Ben说完后表明决心支持这次的改革,振振有词地说这事关乎Zecker百年基业生死存亡之类,严厉要求各部门配合。各人似懂非懂地点头,然后回到各自的办公室,唯一知道的就是最近要跟着Ben的游戏去玩,千万不要得罪他便是了。反正他们对这种美式的领导方法相当习惯了。今天在台上高谈阔论,只要没有表现,很快就换上另一个人,另一套理论来了。忍一忍,什么都是浮云。

《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七节

三天后,一份名为「Finals – Supplier base reposition strategy」的文件出炉。?CEO以下所有VP和Director都聚集在Zecker最大会议室,由采购总监Ben解说这个最新的策略。会议大约两小时,解释了目前供应链所面对的问题,负面的KPI数据,外判策略带来的显性和隐性危机。然后,文件表明了这最新计划的目的为「重新发现Zecker的供应链价值」-多么的正面积极又摸不着边。行动计划也是很清晰的。半年内要把新的供应链定义清楚,第二个半年要跟新的供应商谈判好并签署长期合作合约(Contracting)。第三个半年是NPI-New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目标是让新供应商开始正式供货。一年半的时间内颠覆一家五百强企业的供应链,实在是一个非常急进的Action Plan来。
文件的下一节是Role and Responsibility。一般大企业内的「角色分配」基本上都是基于「友好协商」的。部门经理间理出了一个大家都能同意的分工方法去做事。可是霸道的采购总监把各种各样的工作硬生生地分了给不同部门,没有讨论的空间,而且都非常的明确清析。举一个例:在Supplier re-assement (供应商再评估)这个sub-task 中,JC的品管部只能从「产品」和「系统」两方面去给予分数和评价。工程部只能对「生产技术」一项给予分数和评价,也就是说他们只负责看供应商现有的机械的工程能力(例如部件的精密程度)以及产能(每小时能出多少货)。这些分工非常仔细,细得每个部门都只能凭自己那一部分去影响大局。按Ben那种堂皇的说法,这是「让最专门的人做最专门的事」。他心中却很清楚,这是一个最佳「狐假虎威」的时机-高层已经同意了,尔等小兵胆敢挡路?事实上,除非理由特别的充分,否则没有人愿意在这种高层会议中显得不合作。就算心中不爽,也得友善堆个笑脸积极点个头来回应。而Ben厉害之处之一,就是懂得利用这种时机建立权威。
这种分工的事他特别小心。根据他的经验,这往往是最易出乱的一个环节。在Zecker之前,当Ben还是一个小小采购经理时,亲身体验了一场权力的游戏。当年他接受了一个一年期的外派工作,跟随「恩师」到中国来建立亚洲第一间工厂的运营部,其中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建立好一条本地的供应链。最初,他满怀希望地认为这是一个他事业的机遇,可是不知是否这是大家公认的「肥缺」,供应商的挑选过程引来了各个部门的各种意见,好像谁都想来参一把。师徒二人疲于奔命,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每天战斗着各种内忧外患。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以后的处事作风,也是他个人和专业上成长得最快的一年。单是这一段,又已经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六节

「According to their report, the core mechanism from the samples are very similar to ours…and they are provided by our key supplier, XY(鑫源). Certain components are even exactly common part to ours. We don’t have proof that they have offense our core design…but we have good reason to suspect XY is leaking out our core technology.」
鑫源暗中把Zecker的核心技术作为己用?在对手产品上发现了己方相似的组件,而又知道他们有跟其他品牌在合作,就算是无法完全证明,也已经是打向了警号了。
「Here is the report.」Ben把一个只有两页纸的文件给了CEO。作为超级资深打工仔,深晓大老板不会花多过一分钟去阅读任何报告,于是只把最重要的文字和图表精华出来,放入两张A4纸内。他其实认为老板是连看都不会看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表明这是工程部这个「第三方」的声音,而不是他采购部片面之词。
「I should have know it earlier。」CEO以一个沉重的眼神看着他。?Brian则一声不作地在听。说到这里,他已经完全明白今天是Ben精心布置的一步, 来者不善。只是这个时候,他最聪明的反应,可能是保持沉默。
「It takes time for me to gather and verify all those information. I am sorry. Beside, even knowing all those risks exist, I still don’t see we have solution in the short future.」过去几年的发展已经还Zecker和鑫源不易分开了。作为供应商,鑫源已经相当成功地建立了「被依赖」的关系?。再查下去,就算证明了那是事实,Zecker不能也不该马上有什么行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是「Too big to fail」了。
「This is your top priority now Ben。」CEO已经立定决心。?「Let’s freeze all our progress with XY immediately. I expect to see an action plan in 3 days. We cannot let the situation goes on like this.」
成功了!以退为进,其实Ben早已有了全盘计划要怎样做。当然,他不愿意现在就跟老板说其实不用等三天我已计划好了。今天他一改以往低调的作风,不再对胖子沉默,主动进攻,形同跟Brian宣战一样了。以后的路要怎样走下去呢?
会议结束,Scott留下来跟CEO还有其他讨论。?Brian和Ben一胖一瘦一前一后走出了CEO办公室。本来Ben并不打算跟Brian说些什么了,但一出门胖子便开口,眼却望着前方,面无表情地说:「Good to have you, Ben」。?Ben停了足足一秒钟,然后回道:「Its’ my job, Brian」。两人微笑一下,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静静地走开了。

《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五节

「我们不事生产,不懂设计,连跑业务都懒得跑,那Zecker还剩下什么?」他这一句话,把CEO心理的事儿都说出来了。
正如所有受薪的CEO,在位的这一位不是什么例外。他关注眼前利益,在他任内,把利润最大化是他的最大什至是唯一的指标。但基于专业精神,CEO也很清楚他背负着企业未来的该往那里走的决策责任。在短期利益与企业远景不相违背下,「五年后Zecker还剩什么?」仍然是他十分应该关心的事。最少,表面上他不能放着不理。于是,他把眼睛闭上聆听,最后,点了一下头。
这一点,其实大胖子Brian心里也是十分清楚明白的。身为Zecker的Senior Vice President, 公司内最大的Business Unit事业部门的总负责人,他拥有的不止是手上牢不可破的客户关系,他最强的一点,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公认的下任CEO,就是他的Strategic mindset策略思维。企业该怎样走,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该跟谁合作该远离谁。?。等等,Brian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几十年来从基础业务员开始,经历了也附助了三代的CEO,这样的人,能不知道Zecker正在慢慢地走向破灭吗?
答案很明显,在他心在有比公司利益更重要的东西。
言谈中,Ben暗中关注了几位老板的「身体语言」。?CEO是一直闭着眼细心听着,Scott是瞪着眼一直看着自己,像怕Ben又会说出什么意想不到的话来。至于Brian, 一开始显然是不高兴的,像是一种被冒犯了的态度,但很快就看不见这种表情,转为沈着地聆听,低着头双手抱拳地认真听着。其实在开始这番话之前,Ben对几个重点人物的反应都大概猜到一点了。?Scott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CEO是「逼得紧了他就会行动」;最猜不透的是Brian。到了这时Ben已经肯定自己的话他们听进去了,于是便更加直接说下去。
「Our threat on supply chain is not actually our cost. It is the strategic part. If we don’t action now, we are not in position to response later. Now, may I have you gentlemen attention to this picture.」说着打开了另一个PPT,上面有十多张Zecker在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照片。在外型设计风格上是跟Zecker不太一样了。最少,在照片上看很明显是不同公司的产品来的。?「I have requested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o launch a simple reverse engineering project aimed to analyze how are those samples compare to our product. The result is…quite surprising.」

《假装在500强》 第三章 第四节

「And it is not the worst. Brian you might remember 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roduct last year from the market. Our China team came back and confirm that it is actually originally designed by a China factory which is one of our competitor’s supplier. Then, you and Mike beat them by a promotion campaign.」胖子唯有点头。所谓「话术」,就是找出让人共鸣的点。
「But how can we make sure same thing would not happen in the future? Day and night there are people trying to beat Zecker. We are losing visibility.」确实,Zecker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主动去了解市场了。到了今天,行业内不少好的产品其实并非国际品牌商原创的,而是他们根据在亚洲的供应商提供的ODM原设计而改良的。好的供应商,除了价格优势外,技术,设计能力都是一些很易被忽略的隐性的价值。幸好Zecker是在传统的慢消品行业,不然这几年的光景就够让一家Nokia 落台了。
说到这里,在坐各人的「身体语言」都像说已经被说服了。果然,CEO开口了:「Keep it on. I am listening.」Ben微笑点头,表示感谢支持。
「Beside all those figures, there is one more important thing that we should concern. Now who is running the business, Zecker or supplier?」
未等大老板开口,Scott就说:「That is going too far, Ben」。但CEO却说「?let him finish.」
「We started by outsourcing our production to Asia. Then we closed our plants. We outsourced our engineering after. Our supplier has been so helpful that we don’t need to do the core development work ourselves anymore. As a result, ou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downsized more than half in just few years. Even marketing is outsourced. I mean product marketing. Our supplier help us to define all the best-seller feature. They even execute it. They take high quality commercial pictures, develop sales package…and we?just plug and play to our homeland market. And now I heard that we are talking to franchise our brand in China… as our life goes more easier, we are one step close to lost our value.」
说到这里,Brian 的面色突然一沉。他感觉到Ben其实是在说自己和「鑫源」走得太近了。不知从何时开始,鑫源和Zecker间有不少的讨论,都是架空了采购部而直接跟Brian谈的。负责鑫源的采购经理往往都只能在事后打听他们和产品市场部谈了些什么,然后向Ben报告。变得后知后觉的采购部根本没法掌握合作的节奏。当采购经理提出大家要跟公司流程做事时,市场部的Mike总会推说他们谈的主题是市场和产品合作的事,还未有必要「惊动」采购部。后来,Ben根据侧面来的消息,好像Brian正在和鑫源在谈中国市场总代理权。此等大事,采购部居然完全不知道,在情在理都说不过去。只是Ben一直没有正面跟大胖子为此事理论,反而是假装没听见,不知道。旁人都在论说平时的霸道总监在面对着胖老虎时还不过是只小猫。?Ben手下几个心腹大将都心中纳闷,但看到Ben好像不以为然的态度,心想这冷静的上司一定是在忍耐,在等一个时机。
他们对了。